7月12日,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在重庆市梁平区召开。开幕式上发布了2025新华网“飞阅中国”低空经济十大创新案例,青岛市崂山区全域低空智能感知平台以其破局政务管理的创新实践,荣登全国十大标杆案例之列。
当日下午的产业发展大会上,青岛市崂山区电子政务和大数据中心党组书记、主任林海向全国同行系统解码这份“崂山方案”。
破局:从“飞手单干”到“空天一体”的智慧跃升
“传统无人机应用常陷入‘飞手+单机’的孤岛模式,成本高、协同难、效率低。”林海表示,崂山区的破局之道,是构建一套颠覆性的“1+2+4+N”低空政务治理体系。
这一体系以1套智能基础设施为筋骨:44个无人值守分布式机场如神经节点般覆盖全域,2架垂起固定翼无人机穿透信号盲区,机动保障车随时响应突发需求。2个智能平台赋予系统“最强大脑”:飞行管控平台让无人机调度如“政务版滴滴”,一键定制、自动执行;飞行协同平台打通空域壁垒,破解了长期困扰行业的空域协调难题。
“我们不仅让无人机飞起来,更让数据活起来。”林海强调。
实战:N个场景打造城市治理“透视眼”
这套系统绝非“空中楼阁”。林海介绍,如今无人机自动巡航,项目进展尽收眼底,形成“重点项目调度一张图”,为决策装上“天眼”。平台已累计飞行超过3600小时,里程近58000公里,执行任务1700余次,衍生出扬尘防治、古树名木保护、防汛应急等十余张智慧“作战图”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城市治理透视眼”。
作为“数字政府新基座”,崂山方案的价值远超工具层面。“它集约化构建了统一的低空感知能力支撑平台。”林海表示,“打破多个部门的数据藩篱,避免了重复建设,节省的是财政资金,提升的是治理效能。”
空域精细化管理、通感一体化设施建设、AI深度应用仍是亟待突破的方向。林海表示,崂山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,拓展“低空+”政务应用边界,汇聚产业力量,全力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创新高地。